学员心声

凝心聚力 奋进新时代

日期:2019-11-12

浏览次数:

作者: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洪滔  编发:泽东干部学院

来源:东北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总第十期)中层干部赴延安培训班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十三年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老一代革命领袖在这里指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经过此次东北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总第十期)中层干部赴延安培训班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现场直接地、直观的学习,系统的、透彻的学习,使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到胜利的历程,还系统地认识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党中央在这十三年间创造、积累的基本经验和启示,使自己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艰难曲折,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归属感和感情,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发展壮大十三年奋斗历程的点点滴滴,在精神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理论得到了提升、知识得到了充实、实务得到了进步,为践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立德树人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凝心聚力、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动力和思想保障。

一、强化党性,洗礼精神,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不断强化党性、明确道路、历练思想、锻炼队伍、争取群众、践行路线、检验政策、赢得民心的十三年,这一切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坚定的党性、明确的信仰。中国共产党通过抗战工作、群众工作、整风活动、南泥湾开发,净化了思想,凝聚了民心,使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精髓保持一致。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官兵一致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追求,是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努力感受并加以深刻学习的,这些精神、行为和历史需要实际践行,需要进一步弘扬,需要不断传承。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尖锐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们面临着“四大危险”,经受着“四大考验”,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不做糊涂人,不干糊涂事。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二、强化认识,升华思想,永葆红心

通过瞻仰“四·八”烈士陵园,学习革命先烈先进事迹,重温入党誓词,上了一大堂丰富而生动的党课,接受了比较全面的党性教育,提高了党性修养。无论是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还是拥有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白求恩;无论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是艰苦奋斗、丰衣足食,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创造创新的时代要求,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勤务员的良好形象。在学习培训中,自觉地以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思想、品格、行动、方法,对照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触及灵魂深处找差距、明方向,对清除杂念、净化心灵,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如何走好今后的成长之路、人生之路,很有教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应不断强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深刻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为党服务、宣传党的理论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为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从自身做起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进一步提升,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在行动上更加坚定。

三、强化研究,提升理论,树立信心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不仅仅是因为她团结了广大群众,不仅仅是因为她能够大胜仗,不只是因为她能够提出符合时代、顺应民意、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是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开展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是不变的责任和使命,是教师教书育人安身立命资本。只有不断强化这一认识,才能在学习上更加自觉,研究中更加认真,践行时更加务实。从“论持久战”到“实践论”、“矛盾论”,从“为人民服务”到“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改造我们的学习”到“反对党八股”、“新民主主义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理论创新,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呼唤着党、呼唤着每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发展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天,我们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任务,要解决好思想观念如何突破、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利益格局如何调整、体制机制如何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正需要在实事求是中敢闯新路,在敢闯新路中推进各项事业向前进,保持信心,一往无前。

四、强化学习,充实知识,挖掘潜力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为党、为国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此次培训学习,无论是从历史中走来的革命先辈们的事迹,还是开展培训的各个专家的专题报告,抑或是参加培训的同事以及沈阳市各个兄弟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骨干教师,充分的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理路创新、实践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感受到了各位同事、同行谦虚认真、努力上进的学习态度,充分感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丰富的知识、深厚的理路积淀、谦虚的为学态度,以及他们为提升自己做出的努力。尤其是近距离了解老一辈革命家,被领袖们的风采所折服,以前所学习、了解到的老一辈革命家是伟大而崇高的,更多的是知道他们的光辉业绩,但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和现场参观,使我们近距离接触到了他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深有感触。他们生活在简陋的窑洞中,却胸怀天下安危,民族兴亡;他们面临着国民党、日寇的重重包围和打击,多次被逼几乎走到绝境,但是他们从未丧失理想、信心。以超人的胆识和谋略,准确掌控大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此,不断强化自身学习,学习历史知识、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技能知识,学习其他各方面知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服务能力、科研能力,使自己从学习的必然王国跨入学习的自由王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的不断提升。

五、强化交流,推进实务,提升能力

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的学习培训不仅仅是学习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和党的精神,还要学习同事、同行和专家的科研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各位专家立足现实、内容丰富、生动幽默的教学方法,学习同事自足自身、不断学习的谦虚态度,学习同行克服自我、提高自我的进取精神等。培训班虽然安排的专门交流机会不多,但听报告间隙、用餐时间、休息之时都为我们与他人的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提供了学习、进步和提升的机会,不仅仅在此次培训学习中应该抓住,在今后任何学习培训中都应紧紧抓住,坚持用好。

总之,通过专题报告和现场参观学习,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以“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以及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等7种原生态精神的实质,认识到“延安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党的坚强领导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版权所有 教育部延安大学基地   联系电话:0911-2331633   0911-2331648   0911-2331615   邮编:716000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杨家岭圣地路580号